针刀治疗偏头痛效果

2020-5-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患病率较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女性尤其多见。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

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故而有效治疗偏头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功能残疾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临床上的偏头痛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经过系统药物和局部治疗后头痛症状消除,而残留头沉禁锢感、压迫感及昏沉不适的表现。往往残留全头部或以后枕部为主的不适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枕项部软组织劳损、变性,引起环枕筋膜挛缩,导致组织挤压或牵拉枕部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该症状难以消除的原因即在于难以将卡压、牵拉神经的变性软组织彻底松开。针刀治疗,正是针对这种病理变化而实施的一种治疗方法,故临床疗效非常明显。

针刀治疗一方面可以利用针的作用,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松解作用,松解粘连,祛除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以松至通,通则不痛”。

针刀医学认为,偏头痛多与颈椎病相关联,与整部圣经卡压尤其是枕大神经卡压有密切关系。枕大神经由第二颈神经后支发出,较粗大,自乳突与寰枢关节突连线的中点处经头下斜肌由深层组织浅出,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止点及项深筋膜,分布于头枕部。许多患者由于夏季贪凉,颈背部直接受空调、电扇等冷风刺激,出现沿枕大神经走向分布的疼痛。通过针刀松解环枕筋膜以及覆盖在枕大神经上的颈部浅深筋膜、头夹肌等,可以有效达到解除神经卡压,“松则不痛”的目的。

枕大神经及枕动脉、耳颞神经及颞浅动脉的局部解剖

病因病理

低头工作,颈肌痉挛,深筋膜肥厚,炎症渗出,粘连,可压迫枕大神经、枕动脉、耳颞神经、耳颞动脉,从而引起以上神经及血管支配区域的感觉及营养障碍,因此产生后枕部及一侧头痛。

临床表现及诊断

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伴血管搏动性头痛,可分为普通型偏头痛和典型偏头痛。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太阳穴,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可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一般可出现先兆期和头痛期,但是大多数患者可不经历先兆期直接出现偏头痛。

1、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

(1)后枕部头痛伴血管博动性头痛。后枕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也可在持续痛基础上阵发性加剧。在枕外隆凸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即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及第2颈椎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有深压痛。在其上的上项线处有浅压痛。各压痛点可向枕颈放射,有时在枕大神经分布区尚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2)一侧头痛伴血管博动性头痛。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

头痛可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颅脑CT或MRI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针刀治疗

1、治疗原则

运用针刀整体松解后枕部及患侧头部软组织与枕大神经、枕动脉、耳颞神经、耳颞动脉之间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点);辅以手法,松解头部各软组织(线)之间的粘连、瘢痕及挛缩;同时佐以康复理疗、药物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通过人体的自我代偿和自我修复恢复,使疼痛痊愈。

2、针刀操作

(1)后枕部头痛伴血管博动性头痛的治疗

①体位俯卧位。

②体表定位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枕外隆凸与左侧乳突连线的内1/3)。

③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④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⑤刀具Ⅰ型4号直形针刀。

⑥操作方法(图45)

第1支针刀松解左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在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定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押手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押手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纵疏横剥3刀,调转刀口线90°,针刀体向头侧倾斜45°,铲剥3刀,范围12.5px。

第2支针刀松解右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针刀松解方法参照第1支针刀松解操作。

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2)一侧头痛伴血管博动性头痛的治疗

①体位坐位。

②体表定位患侧颞下颔关节与耳屏前耳颞神经卡压处。

③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④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⑤刀具Ⅰ型4号直形针刀。

⑥操作方法(图46)

第1支针刀松解患侧耳颞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在患侧颞下颔关节与耳屏前耳颞神经卡压处定点。刀口线与颞浅动脉及耳颞神经走行方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疏横剥3刀。

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牵拉双侧肩部,术者正对患者头项,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左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骨上,随颈部的活动施按揉法。用力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最后,提拿两侧肩部,并从患者肩至前臂反复揉搓3次。

按: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引起偏头痛的病因甚多,西医对偏头痛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无定论。目前西医学尚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简单的止痛药,非甾体类消失药及麻醉药,对于严重的偏头痛患者给予抗抑郁药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而且极宜产生耐药性。

在针刀医学闭合松解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刀对卡压神经血管的软组织进行准确松解,解除其对神经和伴随血管的压迫,其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副作用少,避免了化学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在做针刀松解后枕部软组织与枕大神经卡压时,针刀体应向脚侧倾斜,与纵轴呈45°角,与枕骨面垂直,不能与纵轴垂直,否则有损伤椎管的危险(图47)。

图47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时刀体方向

另外,在松解耳颞神经卡压时,应注意耳颞神经与颞浅动脉的体表投影,颞浅动脉与耳颞神经伴行,二者距离为0.2-12.5px(见图46)。在定位时首先于耳屏前摸出颞浅动脉的搏动,并用记号笔标出,然后在颞下颔关节与耳屏前定点,刀口线与颞浅动脉走形方向一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达骨面进行纵疏横剥。如果在进针刀过程中,患者有向颞部放射麻木的感觉,说明碰到了耳颞神经,此时应该调整进针刀的方向,以免造成耳颞神经的损伤。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医生界

十万乡村医生汇聚地,临床经验成长之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680glass.com/pfbxby/12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